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正文

欲上青天揽明月全诗及翻译_欲上青天揽明月是哪首诗

  • 百科
  • 2023-03-19 14:00:11
  • 69
摘要: 本文目录一览: 1、欲上青天揽明月翻译全文 2、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思...

本文目录一览:

欲上青天揽明月翻译全文

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,

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恼忧愁。

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,

面对此景,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。

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清新,

而我的诗风,也像谢朓那样秀丽。

我们都满怀豪情逸致,飞跃的神思像要飞到天上,

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。

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,水不但没有被斩断,反而流得更湍急了,

我举起酒杯痛饮,本想借酒消去烦忧,结果反倒愁上加愁。

啊!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,

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,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好啊。

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思

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(今属安徽)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。原文是: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。

译文: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,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。

扩展资料: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(753年)。李白于天宝元年(742年)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,任职于翰林院。天宝三载(744年),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,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。

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(753年)的秋天,李白来到宣州,客居宣州不久,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,很快又要离开,李白陪他登谢朓楼,设宴送行。李白要送行的李云,又名李华(此诗《文苑英华》题作《陪侍御叔华登楼歌》),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,任秘书省校书郎,专门负责校对图书。

李白称他为叔,但并非族亲关系。天宝十一载(752年)李云任监察御史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

“俱怀逸兴装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日月”出自李白哪首诗?怎样翻译?急

李白

【陪侍御叔华登楼歌】

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,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。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。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
李白于天宝十二载游宣州,恰遇李华以监察御史身份来宣城办事,共登谢朓楼,乃作此诗。诗中抒发年华虚度、报国无门之苦闷情怀。通过对蓬莱文章、建安风骨、谢朓诗歌之豪情逸兴的赞美,在历史的深处勾勒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范型。而以此与烦忧现状作鲜明对照,更激起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”那样的无从消解的情感冲突高峰。此外,诗中采用时间穿插的艺术结构,强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效果,而且对于“昨日”、“今日”之时间阶段性特征,皆以“弃我”、“乱我”为衡量标准,尤可见自我中心地位。

【诗释】:

多少的往日去事随著时光而离我远去,已经无从挽留。接踵而来扰乱我心思的眼前时刻,却有太多的烦恼忧愁。今天,在这谢朓楼上为你饯别,面对著孤寥明净的秋空,遥望著万里的长风吹送鸿雁的晴空美景,不觉为之神清气爽,竟把所有的烦恼忧愁一扫而空。此刻,在这高楼上,我又满怀了豪情,逸兴遄飞的想要痛痛快快地畅饮一番了。校书郎!你的文章有建安时代刚健的风骨,我的诗却像谢朓那样,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。我们都怀有风起云涌的豪情壮志,当此酒酣兴发时,更是飘然欲飞,想要登上青天揽取明月,追求那志高意洁理想的境界。然而,一旦回到现实,又想到内心那些壮志难酬的烦忧苦闷,就像楼前终年长流的溪水一样,不知要流到什麼时候才会停止。真想摆脱这一切呢!然而它却好比抽出刀子去砍断流水那样,不但没能阻流,反而更加湍急地奔流起来。举起酒杯,本想借酒浇愁,怎奈愁闷却更加深厚而难以消解啊!人活在这世间,要是不能称心如意,倒不如明天就披散著头发,驾起小舟悠游,避世隐居,还来得写意啊!

资料源自:全唐诗,李白诗注解。论语。

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!是什么意思?谢谢了,大神帮忙啊

意思: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,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,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。

出处:唐代李白的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。

原文:

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

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。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
翻译:

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,已经不可能挽留;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,充满了无限烦忧。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,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。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,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。

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,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。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,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。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,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。

扩展资料:

“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”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,在当时历史条件下,是无法解决的。

因此,他总是陷于“不称意”的苦闷中,而且只能找到“散发弄扁舟”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。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,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。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。

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,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。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、豪放坦率的性格,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,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。这首诗开头两句,简直象散文的语言,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。

发表评论